式樣分析對象:與自然對話-安藤忠雄 

 

動機:

   

    這次的設計題目為山峰國小規劃設計。自從聽了廖校長的介紹和需求,慢慢瞭解到山峰國小當地的文化、特色、自然生態和鄉民之間的溫馨、熱情,以及山峰國小即將面臨廢校的危機問題。在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到,人、學校、自然生態三種元素息息相關,是彼此無法拆解的共生體。而安藤先生的設計概想,也與此相似,因此,選擇了如此的式樣分析。

 

設計理念:

 

    受到盧斯(A. Loos)、萊特(F. L. Wright)、柯布(Le Corbusier)、密斯(Mies)的作品,啟發他對簡單形式,特別是幾何形體的喜好。安藤反對裝飾及虛偽,他希望以簡單的幾何形來表達日本人的生活精神。 

 

    對於現代機能主義進行批判(反機能主義),認為這種舒適建築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聯繫。安藤認為真正後現代文化不應存在於消極、享樂,以過度的服務來滿足消費文化的需要,而是應包含在禁欲主義的中。 

 

安藤相信構成建築必須具備三要素: 

 

    1、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實料;這真材實料可以是如純粹樸實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頭等物質。 

 

    2、正宗完全的幾何形式,這種形式為建築提供基礎和框架,使建築展現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個主觀設想的物體,也常常是一個三度空間結構的物體。當幾何圖形在建築中運用時,建築形體在整個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脫界定,自然和幾何產生互動。幾何形體構成了整體的框架,也成為周圍環境景色的屏幕,人們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達有密切的聯繫。借由光的影子閱讀出空間疏密的分佈層次。經過這樣處理,自然與建築既對立又並存。 

 

  3、「自然」:在這兒所指的自然並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過的一種無序的自然或從自然中概括而來的有序的自然。 

 

 

 

 

設計風格:

   

    極簡主義(Minimalism)-簡約就是豐富。緣起於60年代紐約的一項藝術活動,重點在於強調理性、直線、幾何、對比等形式。 

 

    由幾個幾何型拼湊合而,但卻能讓人產生禪意的聯想。 

 

    以前因為參觀了廣島和平紀念館而愛上清水混泥土。這也成了他的獨特風格,除了早期的一些作品之外,其他全部都是以清水混凝土來表現的作品。 

 

    現代的建築、空間都強調動線順暢,但因反對現代的機能主義,所以就會故意用動線迴游的方式。 

 

    安藤的作品有個特色,就是「找不到門,卻處處是入口」。牆是第一個看到的建築元素,順著牆走會找到坡或階,入口隨即顯現。 

 

 

 

作品式樣分析:住吉街屋 

 

所在:大阪市住吉區(Sumiyoshi,Osaka)
 設計:
安藤忠雄

 基地面積:14
 竣工:1976(昭和51)年 

 

   

「住吉的長屋」可說是安籐忠雄成名之作。這棟建築面積只有十五坪左右的小住宅裡,凝聚了安藤忠雄慣用的清水混凝土、鐵、玻璃、木材、石頭等建築語彙,在看似對稱的平面中,有著曲折的動線,並藉由留設出的室外中庭,將四季變化的自然,導引至日常的生活空間。 

 

 

 

 

【綜合評論】

    如果純粹以實用機能來看的話,住吉的長屋的室外中庭會有上述的一些問題,不過正如同安藤所說,他設計的住宅有時候並不是很好用,而這也正是他試圖排除一些機能性的考量,來質疑現代建築中機能優先的傾向。立面封閉的外觀,則是表達對於當時日本都市空間環境惡化的一種反諷態度。

 

【設計形體】 

 

    由封閉長方體所構成的住吉的長屋裡,均等分割三段後所形成的中庭,擴大了住宅的領域,並成為生活的核心。

    從起居室到餐廳必須經過這個中庭、或者必須經由中庭的樓梯才能由起居室到臥室,藉由這樣進出中庭的生活方式,得以使居住者感受到在都市中漸失接觸機會的風、雨、光。讓自然因素進入。

    即使在下雨天,使用者仍須撐傘經由中庭的才能通達對面。由中庭來連接週遭空間,還原了住宅生活的日常情趣,是安藤企圖找回在日本傳統街屋裡曾經有過的生動感覺。安籐認為自然應存在於居住行為中,在一個圍砌的空間中,排除與外界的連結,由個人內在的經驗與感知,塑造屬於自己的情感空間

 

 

 

 

【住吉街屋的好與不好】 

 

好的原因:

1.      封閉的建築型體下,內部的採光效果極佳(克服街屋原有的缺點)

2.      將自然中的元素: 風、雨、光元素加入空間之中。即使下雨也要撐傘經過,將過去日本街屋住宅的生動感覺企圖找回。

3.      排除外界吵雜、繁忙的都市生活,塑造對內的個人情感空間

 

 

不好的原因:

 

1.      正面除了入口之外,完全沒有開口。

2.      只有兩層樓,容積率相當低。

3.      只有兩房,不但主臥室不是套房,而且衛浴的位置在   廚房後面。

4.      機能使用效果不佳。

 

【作品拆解與變形試誤體驗】

1.      將其柱子與框架空間進行拆解與組合。

2.      改變核心中庭位置,放置側邊。其優處為:利用側向屋邊減低降雨量,且仍保有採光優勢。

  

 

【象徵(意義)與設計技法層次】

 

    相對於其前期的作品,看似相同的拉長矩形體,也是左右對稱,以橋廊封閉中庭並聯結前後,不過這回中庭是拿掉頂蓋的開放性天井(西方機能主義觀念,是進入室內就全部為遮蔽的室內空間),因此我們看到一種毫無表情的極簡語言,接近巨石結構(trilitico)的語法形式,或者可以解釋為神社前鳥居的隱喻抽象演化。

    住吉長屋的內部隱藏著不願退讓的偽善——中庭接收光線、風和水,享受片段自然的反機能主義姿態。幾近一種儀式行為,或許反機能主義還不足以說明,倒不如說是回到東方傳統的街屋經驗;傳統長條街屋空間的進落:切分均勻與內外不分,蘊涵著時間流動的效應,這在西方是不常見的空間經驗,因此安藤試著剝除先前其他住宅過多的語言干擾,重返傳統。因此住吉長屋是安藤忠雄結合東西方的嘗試,將來自當代西方「新傳統」的基礎做為他「新技術」操作的厚實架構,歷史傳統則以自然體驗的方式,逐漸滲入該架構的骨髓。 

 

 

【住吉街屋設計技法層次】

 

1.      利用水池鏡面的反射及牆壁的分割,使自然環境產生片段重疊的景觀。

2.      水平面的細長走道與水池,加深了空間的層次。

3.      假牆與簡單幾何空間的圍塑,利用嵌入、角度偏移的手法,將狹縫或缺口的剩餘空間,加以虛化。

4.      納入自然的光、水、風、影、綠等自然的元素,造成有如戲劇般的舞台效果。

 

 

 

 住吉街屋的外型、內部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toshin 的頭像
    btoshin

    btoshin

    bto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